星期六, 4月 23, 2005

再思解經錯謬的危險性

再思解經錯謬的危險性

卡森Dr. D. A. Carson)

余德林、郭秀娟

  如果再思解經錯謬的課題有其重要性,那麼,它的危險性也不容忽視。

  首要的危險就是:持續的否定論將危及靈命。當一個人以發現錯謬作為他的終身職志時,他正向毀滅邁進。他第一個會喪失的美德就是:感恩的心;感謝神所賜 予的美善事物,甚至相信在邪惡的事上仍有神的美旨和保守。第二個會喪失的美德則是謙遜;作為一個批評者,因為深深了解錯誤與乖謬的事(特別是別人的),難 免心生驕傲。驕傲並非基督徒的美德,但持續的否定主義助長驕傲。我並不認為神學生(更不用說神學院的講師了)能在此危險上免疫。

  另一方面,對那些已經不太有把握,或自認傳揚神全備聖旨既已重擔壓肩的人,類似的研究可能會使他們陷於更大的挫折裡,甚至使之絕望。稍微敏感的學生也 許會問:「假如解經存在著那麼多陷阱,我怎麼可能有把握自己對聖經的解釋是正確的?我如何才能防止自己不教導錯誤?如何才能避免將基督不曾教導的謬理強加 在祂的子民身上?或避免不刪除重要真理的危險?因著我的無知和解經疏漏,將帶給他人多少傷害呢?」

  對這些學生,我只能回應說:假如你不勇敢邁出第一步,從事目前所論的研究,其所產生的錯謬會比你遇到解經難題時才改善你的解經技術,犯下更多的錯誤。 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:進行研究將使你察覺長期以來所犯的錯誤。假如你真心關心你的事奉品質,而不光是為了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,選擇逃避並非良策。無知也 許帶給人喜悅,但無知卻不是美德。

  進行批判性研究最基本的危險,在於它所形成的「離距」(distanciation)。但「離距」是批判性工作中的必要成分。「離距」叫人難熬,有時甚至要為此付出相當大的代價。

  我們可以從思想基督教神學院的一個實例,一瞥和「離距」有關的問題。

  天恩在高中時代成為基督徒,上大學後攻讀電腦;同時,他在教會竭力事奉,並在學生小組事奉上滿有果效。他常常禱告,心裡火熱,除了偶爾的靈?飢渴外, 他常在讀經時感覺神親自向他說話,雖然聖經有許多地方他不是很明白。他幾乎已決定成為全職事奉者,當地教會十分肯定他的恩賜與呼召,他在深切感到不足的情 況下,毅然踏上神學院的裝備之路。

  六個月之後,月換星移。天恩每天耗費多時背誦希臘文的時態變化,以及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的行程細節,也開始學習寫解經報告;但等到他完成詞彙研究、句 型結構,以及各種綜覽和評析之後,神活潑的話語已不如往昔。為此他深受困擾,他感到禱告和作見證要比進神學院之前困難多了。他覺得非常納悶:他並不認為神 學院的老師有什麼錯,他們個個都相當虔誠,又有學問,且是成熟的信徒。

  隨著時光飛逝,天恩面臨如下的抉擇:他可以選擇退縮到敬虔主義的角落,對索然無味的學識加以否定;或者,他可以選擇捲進學術漩渦而失去真正的敬拜、見 證,以及對聖經的默想;尤有甚者,他可以苟延殘喘,期待畢業那日得到解脫,好讓自己回到真實的世界。除了上述的選擇,天恩有沒有更好的路可走?難道這些都 是神學生必經之路?

  對上述這些問題,我會直截了當地說:「是的!」上述的體驗對真正想要解經的人是必須的:這些都是「離距」感造成的。然而,理解「離距」的過程,卻能幫 助我們更加明白如何作出明智的回應。當我們嘗試用批判的方式去理解聖經的內容(或是某人的思想)──選擇據之以理,而不採取武斷的模式,找出作者本意── 我們就有必要先掌握作者和我們之間在經文上認知的距離。惟有這樣,我們才有可能將我們對聖經的了解,與聖經本要我們了解的意思融合起來──惟有如此,我們 的思想才會受聖經的思想所塑造,好使我們真正明白聖經的意思。在融合之前,未能保持健康的離距,就沒有所謂真正的融合可言:許多解經者所犯的毛病就是規避 「離距」,自以為明白聖經,其實大部分時候,他是將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進經文裡。

  所以當神學院教導你運用批判性思考,你勢必會面臨困擾(卻是對你有益)的「離距」。一所較差的學院不會有太多類似的困擾:因為校方只鼓勵學生乖乖學習,而不鼓勵審核學習內容。

  經歷「離距」是很辛苦的,且要付上許多代價。但我必須再次強調,「離距」本身不是目的,「離距」的最終目標,在融合不同的見解。倘若解經的工作是隨著 「離距」感而得到滋養,這樣的「離距」並非破壞性的。事實上,「離距」使基督徒的生命、信仰和思想更為健全壯碩,更具屬靈的警覺性、識別力,且更合乎聖 經,使人更具批判力。雖然在經歷「離距」的過程中隱含著危險:對於努力整合基督徒生命和委身間關係的人,本書中的討論會為你帶來豐碩的收穫;反之,放棄整 合的努力,將可能導致你的信仰瓦解。

本文擇自校園書房出版社《再思解經錯謬》

沒有留言: